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要论
【春城时评】让“精准科普”成为“谣言粉碎机”
2018-06-11 08:31:37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网络传播的便捷,加上自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去中心化,使得人人都手握麦克风,能够自由表达,并能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表达欲、丰富了资讯信息的同时,也让流言甚至谣言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虚拟空间大肆传播。

在此语境下,“科学流言榜”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针对每月出现的流言、谣言,及时给出权威的答案,作出科学解释,平息网络舆论争议,既能够消解流言、谣言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又起到科普的作用,长此以往,亦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善莫大焉。

但也要看到,一些流言、谣言能够在网络空间大肆传播,或者说能够博取不少人的信任,从而获得不小的点赞、转发量,造成较大社会危害,往往不在于其逻辑是多么缜密,有多大的蛊惑力、迷惑力。恰恰相反,有时候,一些流言、谣言看起来一戳就破,没有常识、没有逻辑可言,但却偏偏让不少人相信。

之所以如此,大抵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与社会整体科学素质偏低、人们生活常识不够有关,导致人们在看到面目可疑的信息时,缺乏足够的甄别、理性思考的能力;二是一些流言、谣言披着温情脉脉面纱的背后,是精准地击中了当下人们内心的种种焦虑和不安,以至于哪怕心中不相信,但为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也宁愿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以此次榜单中的流言为例,“节能灯致癌还有毒”也好,“大蒜炝锅会引发癌症”也罢,很多时候能够让人将信将疑甚至愿意相信,并不是背后的说辞多么有说服力,主要是人们“普遍性焦虑”下的一种过度的自我防卫,一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常常是流言、谣言“光速传播”的发酵剂。其中尤以食品领域的流言、谣言最具有杀伤力,“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正因食品安全大于天,任何的风吹草动,若无及时、精准的辟谣,都容易引发群体恐慌。

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进而让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生活常识,科普就不能止于告诉人们“这是谣言”、“那是假的”,还要多些方式方法,让“精准科普”成为“谣言粉碎机”。譬如,除了给出一锤定音的答案,亦需要从公众的内心需求出发,把科学的道理,用通俗朴实、有理有趣的话语,向公众进一步讲清楚“这为何是谣言?”“那为何是假的?”“为何您不能相信?”

春城晚报评论员 刘孙恒

 

责任编辑: 张洁一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