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慎毅
针对近期网民关注的洱海保护问题,5月30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今年1月至5月,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洱海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会上,大理市公布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以划定蓝线、绿线、红线区域对洱海湖滨生态予以保护,促进实现洱海健康水生态环境。(5月30日 云南网)
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再次说明政府生态治理需要铁腕也需要柔情,顾生态全局也顾民生格局,既需要全州一盘棋,也需要因人因地施策。
随着洱海流域城镇化加速和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及经营活动的增加,导致洱海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增加。旅游的吸引力来自美好的生态,如果旅游上去了,生态下来了,最后必然是双输的结局。以金梭岛为例,金梭岛形状如一把织梭,横卧在洱海之上,四面临海,风光绮丽。但是由于规划与管理滞后于旅游的发展,水质受到污染,“我们守着洱海却缺水喝少鱼吃,靠旅游吧又面临着排污问题。” 村民们对污染的焦虑最为深切。客栈经营者和游客也盼着洱海的美丽生态尽快恢复。
通过采取断然措施和超常规手段,开启抢救模式保护治理洱海,全力实施“七大行动”, 2017年,洱海全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其中6个月Ⅱ类,主要湖湾水生植物恢复生长较好,全湖植被面积为近15年来最大,近岸水体感观明显好于往年同期,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今年1月至5月,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此次大理划定洱海生态保护红绿蓝线,分级管控,物理隔离,将持续有效的解决近岸湖滨区域人为活动形成的污染威胁和隐患,实现对洱海流域截污治污的全覆盖及主要入湖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大幅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有效改善入湖河道水质。
成绩来之不易,但未来仍面临着挑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源污染管控仍任重道远。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一方面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努力用好外省市对云南的支援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洱海保护治理。另一方面,要把抓好洱海保护与脱贫攻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规划与管理齐飞。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