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时评
【彩云网评】保护“昆明蓝”须人与科技完美结合
2018-05-10 17:34:5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李强

媒体报道,昆明市盘龙区率先在全市布下一张“天眼”网,全区域、全包围、全时段,监测PM2.5和PM10数据,监管防控大气污染源,让大气污染源无处遁形。同时,盘龙区计划6月正式出台《盘龙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和办法》,用数据说话,以数据倒逼考核各街道办事处、各单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时至今日,随着行业政策标准的不断成熟、监管执法手段的日益完善、以及企业加速绿色转型,大气污染防治呼唤更多科技的助力。在保卫蓝天行动中加码“科技成分”,实在是必要之举。

浙江召开“蓝天保卫战 科技在行动”的主题会议,拉开全省“科技治气”的序幕。成都拟办“2018成都科技治霾峰会”,探讨如何强化科技支撑,为治霾开出新药方。昆明市盘龙区投入949.12万元,在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建大气自动监测站,一举实现主城区街道大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无人机“闻”气辨污染、区域智能除霾抑尘装置、3D可视型激光雷达……科技助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再上新台阶,推动环境治理走向“云端”,极大增添了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

不过,有了高科技还要用好高科技,想方设法让这些高科技释放威力。说到底还要有懂高科技、会操作高科技、善于运用高科技的人。具体到保护“昆明蓝”,有了高科技装置固然是好,不过也要谨防对科技的高度依赖,本来应该人去做的事情甩给了科技装置。须知,没有万能的高科技,绝大多数基础性工作需要人来完成,监测不到的盲区需要人去监测,发现污染源需要人去治污。一句话,科技只是辅助手段,打主力的始终是人,保护“昆明蓝”,须演绎人与科技协奏曲。

毕竟,再好的高科技装置若总是被甩在一旁,成为闲置品,也难让人感受到好。也就是说,有了高科技装置有关方面还要主动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运用和驾驭能力,真正将这些高科技装置为大气污染防治所用。

目前,盘龙区正加紧制定对街道的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及考核的相关办法,深入构建以“治气网格”为核心的治气责任制和常态长效的大气日常监管体制,这些“后科技”做法彰显的正是人与科技结合的理念。尽管这样,有关方面也要自查,对高科技装置运用驾驭得如何,看看这些高科技装置是否派上了大用场。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 张洁一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