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观点
【圆桌三鸣】中药产业化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2018-05-07 17:28:00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李福鹏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光热水土资源充沛,素有“动植物王国”“药物宝库”之称,据了解,云南现已查明中药资源品种6559种,占全国51.4%;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70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

然而,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农业产值仅325亿元,其中中药饮片工业总产值不足70亿元,远远低于全国优势省市及四川、贵州等周边省份。不得不承认,丰富的药物资源优势并没有实现高质量的资源转化升值和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的云南无法回避的尴尬现实。因此,如何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成为云南做强做大中药饮片产业、加快建设中药产业强省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

众所周知,中药饮片产业处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间环节,在全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此次,云南以大品种中药材和特色药材为发展重点,重点培育区域性中药饮片生产龙头企业,着力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致力于形成生产集聚、区域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尤其是每年拿出5 亿元的奖补专项资金,以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在标准体系建设、品种培育、中药生产、科研支持、服务平台建设、销售流通等重点领域发展和关键环节突破,既是市场倒逼的转型之举,更是对症下药的精准之策,充分彰显了云南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应该说,措施可行,前景可期。

但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垒起来的,培育任何一个千亿级产业都绝不是朝夕之功,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笔者认为,在实施产值翻番计划、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大奖补力度等基础上,更应在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科技创新、擦亮民族品牌等方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唯有如此方可将丰富的药物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压倒性的中药产业发展优势。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 李雨施
二维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