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理论
云南日报:乡村振兴唱新歌
2018-04-20 12:01:05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聚焦点。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西盟佤族自治县干部群众必须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努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兴旺是基础、绿色发展是重点、乡风文明是核心、治理有效是关键的工作思路,奋力开创新时代西盟“三农”工作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脱贫困是前提。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聚焦深度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严格执行“县抓落实、乡(镇)具体实施”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因村因户因人落实“五个一批”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立足绿色生态、民族文化、沿边区位三大优势,抓三产、促一产、带二产,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橡胶、茶叶、甘蔗等传统产业进入规模产出阶段,肉牛养殖、乡村旅游文化等新兴产业进入增收“快车道”,一批长短结合、四季兼顾的可持续产业显现富民效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道路,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探索总结出“政企合作、产销一体、质效提升、农户受益”和“龙头企业+扶贫投资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一产种草养牛、二产屠宰加工、三产市场销售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把云岭牛养殖培育成为西盟“一县一品”的朝阳产业,实现贫困群众“短期种草脱贫、中期养牛致富、长期提升品牌”和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注重农业企业引入质量,有效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的衔接问题。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加快“三品”认证、中国驰名商标创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步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是重点。以美丽村寨建设为抓手,推进以水电路、安居房和人居环境提升为主的重点村、中心村建设。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场深刻革命,既重生产也重生态,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等突出问题,支持传统产业清洁化生产、绿色化改造,培育生态经济新业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科学规划布局美、特色宜居建筑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产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五美村寨”。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和“一水两污”治理工程,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核心。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弘扬“拉勐”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争做时代新人”活动,教育引导全县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爱党爱国、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模范,塑造团结奋进、走在时代前列的崭新形象。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佤族原生态歌舞剧《佤部落》赴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司岗里》和《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用歌舞元素反映历史变迁和新时代阿佤人民新面貌。把《西盟公约》融入行业规范、职业守则、村规民约等各类行为规范,深化移风易俗行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红白事理事会等,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村民评议等活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尊老爱老、崇尚科学的文明生活方式。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文化能人等新乡贤的带头示范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运用农民文化活动、道德讲堂、夜校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的道德修养和科技文化素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关键。探索乡村治理有效途径,建立“农村互助联动小组”治理工作机制,大组化小、小组化优,以10至20户村民为一个单元,采取村民自愿组合、民主推选产生互助小组长,通过建立“学教、维稳、处突、发展、帮困、合作”六项机制,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同时,探索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探索和建立民族关系评估、问题研判为重点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杨宇 作者系普洱市副市长、西盟佤族自治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陈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