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李强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针对人才引进的云南省“千人计划”和针对人才培养支持的云南省“万人计划”。整合“云岭英才计划”项目,增加“人文社科人才”“产业人才”“党政青苗人才”3个专项,力争用5年至10年左右时间引进数千名高层次人才;整合“云岭系列”人才培养项目,增加“青年拔尖人才”专项,力争用5年至10年左右时间重点培养支持1万名左右云南省高层次人才。(3月29日 云南网)
人才的流动性已成为时代的一个鲜明符号,那么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人毫无后顾之忧“拎个包”就去创新创业?云南就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期待,新一轮“人才新政”锁定的目标就是:创造人才“拎个包就能到云南创新创业”的环境。
不论是针对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还是针对人才培养的“万人计划”,明显加重“事业平台”“服务保障”“人才环境”等“软件”筹码,比如编制管理上实行“带编引进”,人才服务上实行“特殊礼遇”,家属安置上实行“考核直聘”,政策支持上实行“特事特办”,人才发展上实行“全程跟踪”。一句话,只要符合条件的人才,在云南处处受礼遇,感情上有依靠,事业上有奔头,待遇上有想头,生活上有盼头。
而这一切聚才的“面包”,并非只是引进人才的专享,而是由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共享,“千人计划”为了引进,“万人计划”为了培养,新一轮“人才新政”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均衡支持、界限“拉平”,从而促使引进外来人才与培养本土人才协同推进、良性互动,有效规避“招来女婿气走儿”的问题。
事实上,通过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云南人才工作,特别是人才支持政策在西部省区并不落后,《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蓝皮书显示,我国各区域的综合指数呈现三级梯队分布,云南省已位列第二梯队。而云南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在人才工作深化改革和推进落实关键之年的重要节点上,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最大幅度支持保障——两个计划5年实施周期内,经费顶格测算约投入100多亿元。由此足以彰显云南深入实施人才强省的坚定决心。
叠加支持、带编引进、单独核定、考核直聘、无差别化支持……通过一个个实招,确保品牌特色更加鲜明、项目设置更加完善、经费支持更加集中、政策保障更加多元、服务保障更加到位、人才环境更加宽松,从而有效解决云南人才政策繁杂化、碎片化和折扣化问题,造就一支与云南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拎个包就能到云南创新创业”这一人才理念的驱动下,带来的必然是人才环境的更优,最大限度地盘活本土人才,有效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而促进云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助推跨越发展。各种人才的汇聚,也必然能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