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新评
“群众语言”要多用
2018-03-29 09:30:05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群众语言”是我党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金钥匙”。会不会用“群众语言”,既是领导者思想高度、能力水平、领导艺术的直接定位,也是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综合反映。

“群众语言”最有生命力。说话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学养深厚,在讲话中,古今中外的各种典故、诗文常常信手拈来。而“习式”语言的另一面,则是善用“大白话”传递治国理念,既“接地气”又“增民气”。“群众语言”的特点是大众化、口语化、形象化,具体实在,通俗易懂。这些人民群众在劳动创造中有感而发、脱口而出的“大实话”“大白话”,有泥土的芳香,有汗水的挥洒;有心酸和无奈,也有幸福和回味。“群众语言”真实、具体、鲜活、生动,它既是社会问题的“放大镜”,更是群众疾苦的“晴雨表”。

“群众语言”要多讲多用。“天下本一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语言”就是时代的声音。语言传递感情,增强理解与信任。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普遍认可的道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我州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讲“群众语言”,还要讲民族语言。党员干部在传递党的声音、宣传惠民政策、深入基层调研、开会报告工作时,要贴近群众,多用方言、土语,将一些理论性、政治性的语言,通过大白话的形式展示出来,解释清楚,让群众、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真正达到有底气、接地气、添灵气。

“群众语言”取之于群众用之于群众。“唯有意诚最动人,唯有心正出真知。”“群众语言”表达不是天生就会的,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真诚走基层,常到群众中间去“寻根”,达到“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降低姿态,多向群众学习,自觉做到与群众“五同”——同吃、同乐、同学、同做、同服务,把自己融入“群众圈”,获取更大的“朋友圈”,与群众打成一片,充分调动群众战天斗地的内力动力,焕发蓬勃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激情;要甩开膀子干起来,用身影带动群众,通过“脸上皮、身上衣、手上茧、脚上泥”率先垂范,干出威信;要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多上门服务,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获取为人民服务的“真经”,才能做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业绩。

何学林(红河日报)

 

责任编辑: 张洁一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