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新评
“一定要听医生的”是常识重申
2018-03-19 08:39:1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唯有给予医生毫无保留的信任,医生才能拿出百分之百的状态,放手医治。反之,任何的猜疑和防备,都是对医生最大的伤害,只会造成双输的结局。

“你碰到说话很直接的医生,不要跟医生斗气,一定要听医生的。”4岁女儿治疗一个月后终于转危为安,80后妈妈张媛写的日记《我的女儿,与死亡擦肩而过》近日刷爆朋友圈,网友纷纷评论:“医患相互信任,方能战胜病魔。”(3月17日《武汉晚报》)

不只80后妈妈张媛有此感触,医生也是如此:“童童(患者,亦即张媛4岁的女儿)是我们接诊过的病情最复杂的孩子之一,但家长的信任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医生唯有在患者充分的信任与支持下,才有勇气去尝试一些新的技术与治疗方法,医患联手才能最终战胜病魔。”

此番道理显然不难理解。正如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在《信任社会》一书中提到,疑忌社会是“赢输不共”的社会,往往你赢我就输;而信任社会是一种你赢我也赢的共赢社会,一种团结互助、开放交流的社会。无论病情复杂与否,当患者来到医生面前,唯有给予医生毫无保留的信任,医生才能拿出百分之百的状态,放手医治。反之,患者任何的猜疑和防备,都是对医生最大的伤害,只会造成双输的结局。

尽管“一定要听医生的”是生活常识,但生活中却不时发生违背常识的事情。当下逼仄的医患关系,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医疗的专业性又比较强,一些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医生,认为医生看病开药总夹杂着谋私的动机,若是病情没有预期转好,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内心中的这种傲慢与偏见,愈加觉得是医生的不是。

这其中固然有“看病难、看病贵”等因素带给人们的焦虑和心烦,然而种种偏见亦是主因。例如,一些人视看病如购物,喜欢线上线下比对,一旦发现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跟医生说的不匹配,就喜欢发挥“福尔摩斯精神”,自作聪明;一些人总以为医生是全能的,自己的病情要是没好,就是医生没尽全力,事实上,即便医学已经很发达的今天,依旧有大量的疾病让人束手无策,而在医疗过程中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医生无法保证绝对不出意外事故。

“一定要听医生的,他们是专业的”,80后妈妈张媛简单而真诚的话语背后,其实亦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白衣天使”也好,“医者仁心”也罢,自然需要每一个医护人员拿出工匠精神,精心地构建与维护,在打磨自己的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要多想想“自己的病人在想什么?”但也离不开每一个患者的价值认同,以及就医过程中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总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疗体制改革,更需要医患之间的互信。

刘孙恒

责任编辑: 王海龙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