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理论
充分激发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
2018-02-28 09:43:3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贫困问题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精准脱贫不仅要靠帮扶,更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如果群众不发动起来,光靠“送”,长期下去仍然改变不了“等、靠、要”的思想。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贫困,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提倡勤劳致富,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

培育精准脱贫带头人。贫困地区要实现精准脱贫,一是要选好带头人。领头人是内生动力产生的核心环节。贫困地区要努力培育干事创业的带头人,要形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愈是贫困的地方,人才外流愈严重,优秀基层干部愈少。需充分挖掘和培养乡村各方面人才,选好头羊、用好干部。二是加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养。很多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而且往往是因为同样的原因造成的整体贫困,群众难以组织发动起来,不能“抱团取暖”。这就需要重点培训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要让他们成为组织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只有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才能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追求共同的幸福生活,激活群体的力量来共同脱贫。

增强培训时效。国家扶持、社会帮扶只是脱贫的条件,加强教育,提升农民素质才是脱贫的关键所在。劳务培训是激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增收能力,把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多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其发展产业有技术指导,外出务工有技能培训。培训要因势利导,对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培训使其创业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对还处于萌芽的要增强其创业欲望。

丰富培训形式。一是开展订单式培训。突出技能支撑,根据贫困群众技能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有关部门结合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和群众需求,投入培训资金,安排农民参加各种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邀请人社部门、农业部门的专家技术员,进村入户传授各种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畜禽养殖及动物防疫培训、焊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使每位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提升群众的产业致富能力,解决有人力无技术、技工缺乏的问题。加强对贫困地区传统文化培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支撑。二是抓好外出务工培训。外出务工是当前贫困地区群众收入主要来源,也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此有关部门要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对务工村民的技术培训,把务工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来抓。

培养新型农业人才。人才是未来农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的农业农村需要一批熟悉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能够利用新技术获得农业生产收益最大化的新型农业人才。要着力培养不但懂农业生产,更懂得市场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农业人才。特别是以“土专家”、“土工程师”、外出务工获得真经者为代表的一些农村乡土人才,眼界开阔、头脑灵活、熟悉农村情况,他们有技术,有信息渠道,也积累了一定资金,有的还成为经营能手,完全能够在精准扶贫中有一番作为。政府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新型农业人才,积极支持他们就地创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未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就要通过一个个的这样的新型农业主体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规模化的农业产业网络,以实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

施 敏(楚雄日报)

责任编辑: 李雨施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