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新评
春城时评:网约车司机 须加强职业伦理
2018-02-23 08:59:32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当车上载有乘客,私家车化身成“网约车”,车内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共空间,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不能那么的随心所欲,而应该注重乘客的需求和感受。

随着网约车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人出行选择网约车,但由于网约车司机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奇葩网约车司机的行为也让不少市民吐槽不已。最近,昆明市民张女士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就发现这位司机一路手机不离手,张女士提醒他以后,竟然被这位老司机恐吓说让她滚下车,不拉她了。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不管是边开车边玩手机,还是开车时吸烟,抑或一路脏话连篇,典型的“路怒族”表现者,重则无异于拿自己和乘客的生命健康开玩笑,容易导致安全事故,轻则让乘客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十分恶心人,所以无论如何,此番网约车司机的丑态,都应该得到约束制止。

虽然网约车合法化的过程已经大大提高了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而网约车平台也不断强化网约车司机的监管,比如完善服务信用体系,司机收入与服务分挂钩,实行“末位淘汰机制”,以及司乘互评机制等,但由于经过兼并融合之后,当前网约车市场滴滴基本上处于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缺乏足够的平衡和制约,平台、司机和乘客三者之间并不是一种对等关系,因此依旧离不开监管部门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

更主要的地方在于,过往设置的诸多准入门槛,并没有特别强调网约车司机的职业道德伦理,以至于使得迄今在很多人心中,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约车司机只是人们在空余时间赚外快的方式,而不是一种职业。譬如,各地的网约车管理细则,更多的是针对“网约车”的准入标准;滴滴平台尽管对网约车司机有着不少要求,但也没有专业化、常态化。

事实上,网约车司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职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出行,已成为中国第二大互联网交易平台,仅次于淘宝,日均订单突破1000万。体量如此之大,动辄关乎千万人的出行,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人们对于滴滴平台以及平台上的司机,自然就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平台和司机也理应给乘客提供更高品质、更专业化的服务。

从一些奇葩网约车司机的行为中不难看出,网约车司机的职业伦理亟待加强。就拿开车抽烟来说,正如在家抽烟和在公共场合抽烟的区别一样,当车上载有乘客,私家车化身成“网约车”,车内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共空间,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不能那么的随心所欲,而应该注重乘客的需求和感受。在这一点上,网约车司机其实和出租车司机没有什么区别。

   评论员 刘孙恒

 

责任编辑: 张洁一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