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彩云网评/ 云时评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在云南 过一个精神旺年
2018-02-06 18:35:23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浏览网页,阅读报章,或者放眼四周,到处都能看到春节元素,到处都是扑面而来的喜庆气息。——2月1日,云南省公安文联系统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开展为群众“写春联送祝福”活动;2月3日,首届昆明年俗文化节暨2018宜良迎春花展举行,首次把各类年俗文化活动融合一起,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不一样的年节氛围。此前,云南省启动“新时代·新梦想”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用泥土芬芳报道描绘新时代,为云南各族人民送上新春的精神大餐。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最热烈、最庄重的传统节日。只要看一看每年春运的宏大场景和如潮人流,就能感知这个节日不可抗拒的巨大引力。物资短缺时代,人们只能在年节奢侈一把,所谓“宁穷一年,不穷一节”,孩子们期盼新年,也是因为春节有更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可以穿戴一新。新,其实就是老百姓对来年新生活的最大向往。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十八大以来这极不平凡的五年,作为体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继续带动世界经济前行,2013年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特别是2013年至2016年,全国共有5564万人摆脱贫困,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人,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祖国发生的变化触目可见、触手可及、感同身受、体验深刻,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惊艳全球加以描述。

正因为这样,过年的物质诉求渐趋减少,很多人平常就能像过年一样吃好喝好,物质的诉求已经无需等到春节才能满足,而精神诉求却越来越大。这也正符合马斯诺的“需求层次说”。当人从物质价值需求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层级的精神价值需求。

其实从本源上说,春节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载体。我们祖先设置的有关春节的所有习俗,比如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哪一个没有精神的内蕴?亦正是如此丰富的年节活动,才孕育了春节特有的“年味”。

这些年,总有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仔细想想,“年味”缺的,其实正是精神的匮乏和寄托。比如,节日的仪式感、庄重感的减弱;比如,传统的习俗、礼仪的流失,加上快节奏生活带来的虚浮与躁动,自然会稀释原有的“年味”。

缺什么就应该补什么,就应该在春节的精神需求上有所加强。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各地的尝试与努力。有的推出“幸福回家路”“晒晒你的过年书单”“魔法表情大拜年”“春节有意思”“2018网络大过年”“欢乐中国”“年在一起 网络旺年”等等春节特别策划活动,有的推出专题“瑞犬迎新 幸福中华”“我的幸福平安年”“家·小团圆”“新年旺旺旺”以及秒拍、直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增添新年的欢乐氛围。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春节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脐带,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它让我们看到了天人合一、俭约自守、有容乃大、自强不息、与人为善、同舟共济等等文化因子、文化意蕴和文化价值,有助文化自信的确立。诗意地体验春节,放大春节的家国情怀,让春节的人文精神更显张力,就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精神旺年,凝聚起中民族逐梦前行的力量。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责任编辑: 张洁一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